4月5日,平潭綜合實驗區作家協會在君山片區流水謝厝村舉行“君山創作基地”掛牌暨“禮贊木麻黃”征文頒獎證書發放儀式,通過文藝創作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發展。
去年10月,為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先建村憑借既是鄉村振興示范村,又擁有一定的村集體財產,被實驗區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
田下村是平潭省級革命老區基點村,與福清市海口、長樂區松下隔海相望。田下碼頭是居民來往福州、長樂、福清等地的主要海上交通樞紐。
近年來,平潭奮力挖掘特色旅游資源,積極推進文旅融合,鄉村旅游持續升溫。大福村附近的一片瓦、月牙灣、大福灣等景點迎來不少游客,村民們搶抓機遇,紛紛開起了民宿、海鮮樓。
今年2月份,山利村入選平潭2019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名單,今天的節目,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山利村。
?近日,蘆洋鄉政府與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創意學院簽訂“深化產學融合 聚力鄉村振興”校地合作協議,以“長期合作、共謀發展”的原則,建立全面長遠的戰略合作關系,助推鄉村振興。
從泰寧“耕讀李家”到平潭“隧道文化街區”,來自臺灣嘉義的姑娘莊雅云和團隊投身于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兩岸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楊武樓村是北厝鎮大厝基村下的一個自然村,毗鄰環島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改革開放四十年,讓這個曾經偏僻的小村莊煥發出了無限生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平潭3個村莊入選為“福建省森林村莊”,正是體現城市綠化的理念延伸到鄉村的成效。鄉村顏值越來越高,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紅衛村位于平原鎮北部,三面山體丘陵環繞,三條小溪穿村而過,與兩座水庫一起,形成“七山、一水、兩分田”的景觀,于水光山色間,風光旖旎。
改革開放40年·平潭丨磹水村“脫胎換骨”,人在村中走如在畫中游
幾十年前,整個磹水村只見青山不見路,要走一條水泥馬路,都是一件奢侈事。改革開放的春風,讓這座古樸沉寂的小漁村開始脫胎換骨。
日前,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公布了2017年福建省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公示名單13家,平潭北港文創村創客示范基地入選。北港以文創為主題,海島文化與臺灣文化相融合,打造國際知名原生態海島漁村文化旅游目的地。
全區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推進會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現場會于6月28日召開,就平潭以基層黨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作了部署。會上還舉行了全區第二批黨建示范點授牌儀式。
鄉村振興的實踐積極推進,利用本土的資源優勢,走出一條凸顯平潭特點的發展路子,讓許多鄉村迎來了美麗蝶變。
{{item.title}}
{{item.title}}
{{item.title}}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