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奏響平潭旅游“進行曲”
2021-08-13 09:03:04 來源: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相心今年以來,筆者采訪了不少嵐島音樂人。他們中有像肖勇一般的年輕創作人,在外是流行音樂的接班人,在內是家鄉歌曲的創造者;也有毫無音樂基礎的退休干部,他們手握筆桿,只為用華美的辭藻歌頌家鄉;更有致力于發揚嵐島鄉音的老藝術家,親力親為抄譜拓本,傳承平潭音樂的魅力……現如今,用音樂連接鄉情的創造者已經愈來愈多,他們用自己的才華和功底鋪就一條以音樂為核心的文旅大道。
2019年,《樂隊的夏天》點燃音樂類線上綜藝的熱潮,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愈發多元,促使傳承與創新不斷結合,而音樂與文化領域的消費升級,讓文旅跨界體驗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音樂+旅游”正成為一種全新的旅游吸引力。
在平潭,“用音促旅”的一種體現便是非遺音樂的傳播。作為飽含歷史積淀和文化傳承的音樂品類,疍歌、十番音樂、排只、伬唱、民族民間音樂、詞明戲音樂、攀講音樂、亂彈音樂、閩劇音樂、民歌(小調和號子)等形式多種多樣的平潭民間音樂吸引了一眾愛好者們,他們在定期舉辦分享交流會,互通民間音樂資源的同時,也能帶來興旅的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平潭非遺音樂不斷有喜人的消息傳來。平潭閩劇經過多年式微蒙塵,于近日排演新劇,獻禮建黨100周年;詞明戲搭臺景區,成為對外宣傳的一大亮點;“排只”樂團重出江湖,振興平潭音樂事業。這背后,離不開實驗區各項政策的支持。
政策扶持的同時,實驗區也嘗試用活動的形式打出獨具特色的平潭音樂符號。2018年9月,敖東鎮舉辦第二屆平潭“霞海文化節”暨首屆“詞明戲藝術節”;2020年,福建原創音樂頒獎盛典在平潭壇南灣藝術驛站藍眼淚音樂餐廳舉辦;2021年“南島語·風之路——來自大海深處的歌聲唱響平潭”活動評選……一系列音樂互動、頒獎等活動落地平潭,助力提升了嵐島知名度。
但在平潭,“音樂+旅游”依舊小眾,如何將其活化,給游客帶來更好體驗感?筆者認為,“音樂節”無疑是一個好方式。音樂節通過臺上臺下群體狂歡的演出形式,能很好詮釋音樂現場的體驗感,深受年輕人喜愛。而把音樂節融入文化產業,對推動城市文旅產業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不僅可以使游客體驗視聽多感的用心服務,還能豐富文化內涵,從而品味更有意義的文化趣味。
比如“草莓音樂節”,以全國巡演的方式,在多個城市開展,每到一個城市都能夠促進當地旅游經濟增長,是目前中國較有影響力的一場音樂狂歡。今年十月就有一場位于福州的音樂節盛會,平潭也將迎來不少提前到達目的地,開展周邊游的年輕客人。音樂節的舉辦,帶來了新文化理念,實現城市文化的多元融合、旅游方式和視野的不斷拓展,無形中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讓游客留下來旅游度假的新思路、新嘗試。
走出音樂節,城市的生活還在繼續。除了音樂節,不同的旅游項目和音樂也可以碰撞出許多不一樣的火花。北港村中的石頭會唱歌用“鄉村+音樂”成為當前鄉村旅游內容創新的重要方式;田美澳景區里,來自臺灣阿里山的藝術家們用“少數民族+音樂”,點燃游客們的熱情……相信運用音樂來開發旅游資源,打造屬于嵐島的氣質風格,可以奏響嵐島旅游“進行曲”。
責任編輯:林斯崢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