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鄉村振興 打造平潭鄉村旅游新業態
2020-05-15 10:37:07 來源:平潭時報原標題:鄉村旅游 平潭大有文章可做
初夏的嵐島大地,處處碧海藍天,步步如詩如畫。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實驗區在做好防疫各項措施的前提下,旅游景區開放,旅游業有序復工,旅游市場呈現回升態勢。而在眾多旅游業態中,鄉村游成為平潭旅游復蘇的“突破口”和“主陣地”。
事實上,歷經百年或千年滄桑的鄉村之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一直是吸引城里人前去旅游的一大引力。在許多城里人眼中,鄉村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鄉村歷史文化更是“一本值得人們潛心研讀的書”。
而平潭旅游資源得天獨厚,鄉村風貌別具一格,這幾年依托“一村一品”戰略,通過治理生態環境、挖掘海島文化、完善設施功能,許多村落、民宿成為網紅打卡地,助推了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譬如,北港文創村以“原生態+現代化”理念為引領、以文創為要素,將原始海島漁村融入臺灣文化,營造兩岸共同家園的文化創意聚落區;同時,整合周邊原生態的山、石、田、海等旅游資源,實現了“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美麗嬗變,吸引游客前來休閑度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刻地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為此,低密度私享型的嵐島鄉村游備受游客追捧,并在眾多旅游行業中率先突圍、走在前列。
雖然鄉村旅游已至爆點,如何把握住鄉村旅游的經濟風口是關鍵。連日來,筆者走訪平潭多個鄉村發現,在基礎設施方面,如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在旅游服務設施方面,餐飲、住宿、接待設施等薄弱。
那么,在疫情防控持續穩定向好態勢下,平潭鄉村旅游的瓶頸如何突破?在筆者看來,轉變思維,揚長避短,發展一條屬于本村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首先,主打鄉村文化,突出民俗風情。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沒有靈魂的。村莊的歷史、民俗當中,都隱藏著鄉村獨有的歷史文化積淀,努力講好鄉俗故事,打造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發展鄉村公園、鄉村營地、鄉村博物館等,這樣一來不僅滿足游客觀光、休閑、游樂的需求,也在于其讓游客尋找“鄉味”“鄉愁”。
其次,盤活閑置資源,進一步完善交通、食宿、購物等配套功能,建設康養休閑度假村落,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為主,讓當地村民能在家門口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讓農民漁民成為鄉村旅游的建設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同時促進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
在平潭,不同村落資源不同,發展水平千差萬別。為此,在推進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村莊特點,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的旅游品牌,避免“千村一面”。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發展鄉村旅游其時已至,推動鄉村振興其勢已成,讓鄉村旅游成為平潭旅游又一招牌。
責任編輯:劉春蘭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