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山海間
2025-03-06 09:12:29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欣 桐原標題:尋夢山海間
平潭風景之妙,妙在天風海濤將奇石熨燙出千變萬化的造型,因此得了“海蝕地貌甲天下”之名;妙在百里長灘潮起潮落間生出了十多個美麗海灣,又得了“海濱沙灘冠全國”之譽。那么請跟隨筆者,來到觀音澳澳口,沿老石板路行走千米,就到了68海里景區。
平潭與臺灣相距咫尺,從觀音澳口到新竹直線距離僅68海里,網紅打卡點“68海里景區”由此成名。在68海里景區,最能體現兩岸鄉愁的是由大理石打造成的“郵票”景點,這郵票設計巧妙,中間鏤空部分形如一枚楓葉嵌于臺灣海峽,一側是海壇島地形圖,如麒麟守在寶島邊上——石框上標注著68海里字樣。
“讓我們通信吧,郵票是兩岸親吻的浪花。”這是臺灣著名詩人洛夫先生為平潭題寫的寄語,68海里景區的郵票創意就來源于此。而鐫刻在猴研島上的詩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成了游客眺望寶島共有的“鄉愁”,不少臺胞到福建旅游,也總會到平潭猴研島上體會鄉愁。
68航標塔以經緯度坐標標注兩岸距離,還有同心圓廣場、望歸石……最具創意的“海峽之眼”設計,用白色鋼構勾勒出瞳孔輪廓,碧海藍天如同天然虹膜,每當旭日初升,光影在瞳孔位置形成金色光斑,恰似跨越海峽的深情凝望。
你若細心,俯視腳下會發現花崗巖制作而成的地圖,左側是祖國大陸的福建平潭,隔著海峽便是寶島臺灣。一只腳踏在這頭,一只腳踏在那頭,這片被海風海浪吻過的土地詮釋著:最遠的距離,擋不住最近的相思。
離別從渡口起,相聚也從渡口起。
時移世易,曾經的海防前線,如今成了對臺交流合作實驗區,而曾經的海邊漁村,轉身為68海里景區,還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離開猴研島到東海仙井景區,這個由仙人井、仙人洞、仙人谷等組成的景觀,是一組國內罕見的海蝕地貌。
仙人井,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直徑近50米、深逾40米的巨型豎井,底部通過三個海蝕洞與大海相連,當潮水涌入時,浪涌如蛟龍翻騰,轟鳴聲震徹云霄,舊時“仙井吼濤”的奇觀由此得名。層層疊疊的巖層如同打開的地質年輪,記錄著白堊紀火山運動與第四紀冰川消融的滄桑巨變,仙人井更被地質學家譽為“海洋侵蝕的活教科書”。
與仙人井相鄰的仙人谷,長達數百米的峽谷兩側,峭壁如斧劈刀削,巖縫間頑強生長的海石花與斑駁青苔,在赭紅色巖壁上勾勒出生命與時間的對抗。谷底鋪陳的渾圓鵝卵石,每一顆都泛著時間撫過的溫潤光澤,形成獨特的“石灘星海”景觀。當夕陽斜照,坐船出海,巖壁上的“金觀音”浮雕在特定角度顯現佛光,相傳見到這景象,定能心想事成,這是自然造化與人文想象完美的融合。舊時仙人井被當地人視為“東海龍宮入口”,浪涌轟鳴被漁民想象成龍王擂鼓,就連峭壁上的海蝕凹槽也被附會為仙人煉丹的遺跡——這就是“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獨有體會吧。
每到春夏,微微南風中,藍眼淚隨著潮水涌現,星星點點的藍落在仙人井巖礁上,呈現出又一種神秘之景。到了盛夏,在仙人谷上瞭望滿天星斗,成為追星星的人。
我們再沿著環島路,一路向北,向北,就到了環島路連成的風景鏈——北部生態廊道。
這條蜿蜒33公里的山海通廊,以“玉絲帶”之姿串聯起蘇平青峰村至蘇澳看澳村,將沿途近30個村莊如同珠鏈聯在一起,也將海島最美的山海景觀連接。
沿著廊道看過“仙人橋”,再往北走,海上矗立著兩塊巨大的雙帆石,是平潭著名景點“半洋石帆”。作為全球最大的花崗巖球狀風化海蝕柱,以33米的高度直指天穹,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譽之為“天下奇觀”。
在這里,白沙村星羅棋布的白色風車群停在海上,玉堂村的“枕海入眠”民宿石厝白色穹頂與碧海相映,岱峰村的咖啡師在音樂氤氳中為客人呈上一杯摩卡……窗外潮水涌動,老石匠打磨的泡茶盤,茶湯一杯接一杯,漁家阿嬤隔著木窗問,好呷不?
行走在生態廊道,有種時空折疊的玄妙體驗,老石厝里坐著繪畫的旅人,返鄉青年與游客在此找到“理想”。“原生態+現代化”的深層隱喻——不是對抗自然的現代化,而是順應天時的發展進步。這條路獲得交通運輸部“最具人氣農村路”的殊榮,印證了生態廊道從“輸血”到“造血”的蛻變。村子成景,海灘成景,漁排也成景——風車斷崖碼頭、風車森林公路、漂流瓶沙灘、懸崖玻璃棧道、郵票相框、聽風臺等成為網紅打卡點和特色觀景臺,夕陽中奔跑的旅人,在這條路上總能邂逅一場海島獨具特色的浪漫。
來島上旅行,有人看風景,有人享人生,走走停停,平潭的風景人文,如同南派三叔筆下的寶藏,需打開心靈地圖,才能覓到心之所獲。
不必等待!來吧!趁春陽正好,來平潭作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