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淫片,污污网站在线观看,手机在线免费看av,国产专区一区二区

大美平潭丨王長德:媽媽的端午粿

2024-06-11 09:35:46 來源:平潭網

媽媽的端午粿

作者:王長德

每當端午節到來之際,我都會想起老家過端午節的習俗順口溜:初一擋門青(釘菖蒲),初二浸粿葉“起肥母”(做粿準備工作),初三做粿囝,初四做節囝,初五煎面餅。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我們盼望著過節,尤其是端午這樣的大節,更是翹首期盼。

端午節留在我記憶深處最難忘的莫過于海菜粿,小時候母親為了過節,早早就把麥子磨成粉,然后通過不同的篩子篩成粗細不等的麥粉,最細(相當于面粉)的以備煎面餅,一般細的以備做粿皮,粗的就是麥麩。端午節上檔次的“奢侈粿”一是“豆粿”(蠶豆餡料),二是“起家粿”(純面粉加蔗糖),我們一家十個人,吃不上“奢侈粿”,只能吃“麥麩粿”(麥麩做餡料)和“海菜粿”(海菜做餡料)。

說起海菜粿,父母親為了滿足我們有粿吃,便去海邊采摘礁石上的海菜用于做粿餡料。采摘海菜最佳時間是在清明節過后的大潮時(因海菜長于較深的礁石上),那個時候采摘海菜的人多,往往采到的量比較少。我讀初中時為了多采摘海菜好多次都是下海游泳,游到退潮趟水也難到的礁石上采摘,因未到端午節天氣還寒,好幾次冷得瑟瑟發抖……

做餡料的海菜,據查相關資料,是海上石花菜的一種(石花菜屬海藻科,種類較多,富含微量元素、維生素)。采摘回來的海菜要曬干儲存,待做粿時提前兩天放水中浸泡,要不斷換水以淡化海菜的鹽分,接下來將海菜剁細后放在鍋里煮熟,然后放石臼里舂成泥狀,最后拌上蔗糖就成了做粿的餡料。

如今的海菜粿是天然食品,可那個年代家里窮得連做粿的蔗糖都沒有錢買,只能用少量的蔗糖加一定量的“糖精”,粿皮沒有精面而是自家磨的二等麥粉(含有麥麩)。每次過端午節為了讓我們全家放開肚皮吃粿,母親都多做了海菜粿和麥麩粿,希望我們能夠吃飽。小時候的我多吃了海菜粿都會拉肚子,現在想起是過量攝入海藻。

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人們從吃得飽到吃得好,過端午節時,海菜這樣的餡料逐漸被淘汰。到了90年代初我們兄弟都成家立業了,每當過端午,母親都會做許多粿,通知我們各小家去“搬”,各種粿都是我們小時候想吃的“奢侈粿”。母親還做了少量的海菜粿,是父親的“憶苦粿”——這時家里的條件好了,母親將舂爛的海菜泥,在鍋里用花生油翻炒后,拌上炒熟碾碎的花生米和純蔗糖,用的當然是精白面粉了,這樣的海菜粿吃起來香甜可口,又解饞。

到了新世紀父親年邁了,端午節前母親總會說,阿命,再去采海菜吧,做你阿爸的“憶苦粿”。聽到母親叫年過半百的兒子“阿命”,我心頭一熱,趕緊想辦法去采海菜,母親做好粿,還是一家一家地送來。后來母親不在了,過端午節時,想吃端午粿只好到街上買了,可買不到父親喜歡吃的“憶苦粿”……

又至端午,憶起媽媽味道的——海菜粿,禁不住淚濕衣襟……

作者筆下平潭的端午

有什么習俗呢

一起來看看吧!

月初一

釘菖蒲

平潭人民在五月初一

會將艾草、菖蒲掛在門的兩側

用火紅且吉祥的紅紙帶固定著

艾草和菖蒲都是芳香植物

其氣味可驅除害蟲

聰明的祖先

就選擇在五月初一這一天“檔門”

即是擋住瘟疫和病菌

在這咸咸的

有海水氣息的小城里

艾草和菖蒲葉子的香氣四溢

端午的味道從初一開始

蔓延在大街小巷

五月初二

起糅垛

在平潭

粿箬是平潭的特色小食之一

需要用米、麥磨成粉漿

或摻上蒸熟的番薯、紅糖

讓其發酵,入蒸籠熟成形,酸甜適口

因為粿蒸熟后會膨脹起來

所以命名為“起家粿”

寓意發家致富

五月初三

煎面餅

面餅是最能代表

端午特色的美食了

平潭方言的“面”與“綿”諧音

有“福壽綿長”的美好寓意在里面

煎面餅前,要先做面皮

用面粉和地瓜粉加水,打上雞蛋

調成牛奶樣的液體

用勺子一揮一攤就成一張面皮了

煎好的面餅里需要裹著餡

餡料是預先炒好的

如海蠣、蟶、蝦仁、蟹肉

以及豬肉、包菜、綠豆芽、筍干

需要注意的是

在平潭端午節民俗里

有新喪的人家不得煎面餅

得由鄰里或親友贈送

送的數量只能奇數

表示喪事不成雙的良好愿望

五月初四

做節仔

大部分平潭人

選擇五月初四晚上過節

主要是寄托對先人的哀思和緬懷

因此各家都要煮一頓大餐

一家人圍坐乘涼品嘗美味

一起慶祝節日,便叫“做節仔”

五月初五

曝午時

在平潭

端午節還是民間的衛生節

這種清掃庭院的活動從初一開始

初五則是高潮

這一天清早

各家各戶從田野上

采回黃花草、紫蘇、馬鞭草、黃豆杄

連同從門楹取下的菖蒲、苦艾

一起洗凈燒水沐浴

家中的大人會將雄黃混上些白酒

裝進噴霧器中

四處噴灑驅蟲

還會蘸些雄黃點在小孩頭上

寓意趨避毒蟲保佑健康

家具、被帳會洗凈放到屋外或陽臺上晾曬

一直曬到午時陽光直射為止

這便是曬午時

作者簡介

王長德,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街道嶺前村人,小學高級教師,曾任蘇澳、北厝、澳前中心小學校長等職務。

責任編輯:林巧薇

最熱評論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沂水县| 五莲县| 南安市| 琼结县| 清远市| 黔东| 铜川市| 从化市| 灵台县| 正阳县| 朝阳市| 邻水| 临夏县| 福建省| 侯马市| 冷水江市| 临湘市| 栖霞市| 鹤岗市| 元谋县| 奉新县| 合水县| 盐池县| 金秀| 齐齐哈尔市| 永宁县| 连南| 桐梓县| 金平| 叶城县| 凤凰县| 乌拉特前旗| 金川县| 得荣县| 申扎县| 洪泽县| 潞城市| 绥芬河市| 元氏县| 阆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