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淫片,污污网站在线观看,手机在线免费看av,国产专区一区二区

黨報記者八閩行·基層共學③丨“林漿紙一體化”乘風崛起

2025-11-11 10:10:18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蘇益純 通訊員 林惠卿

原標題:黨報記者八閩行·基層共學③丨“林漿紙一體化”乘風崛起

《福建日報》2025年11月11日01版

每秒有2包500張的A4紙從這里下線;造1噸紙用5噸水,水耗僅為國家造紙業用水定額中“領跑值”的一半;通過“賣碳”5年獲益近億元……

最近,總投資220億元的聯盛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一期在漳州赤湖工業園全面投產。一向被視為“吃水用電大戶”的紙業企業,通過林漿紙一體化步入高效節能時代,更將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這正是我們一直遵循的發展理念。”聯盛漿紙(漳州)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榮軍表示,作為國內規模較大的造紙生產基地、全省最大的林漿紙一體化產業基地,聯盛漿紙以年產390萬噸的產能,與上下游企業一起聯動,努力改變區域造紙產業格局。

01

破原料之困:

從“卡脖子”到“手中有糧”

走進聯盛公司的原料場,深淺不一的木片堆成一座座小山。傳送帶自動把木片送往生產線,轉換成造紙用的木漿。車間里,一卷卷白卡紙飛快成型、分切,通過傳送帶直接送進智能倉庫。

記者走進聯盛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只見現場機器轟鳴。

“國內森林覆蓋率在提升,但樹不能隨意砍伐,適合造紙的木頭還是緊缺。”薛榮軍表示,過去做包裝、紙品的原料,大多從國外進口。

進口原料不僅成本高,價格還經常大起大落。如何用更具性價比的原料,穩定地產出高質量紙漿?現實壓力,逼著企業往產業鏈上游找答案。

破解之路始于“十四五”期間的技術突破。企業經過反復試驗,成功用性價比更高的雜木片替代了傳統桉樹木片。“換木片并不簡單,整個生產工藝都得跟著變。”薛榮軍解釋,“就像廚師換新食材,我們也得調整‘火候’和‘調料’,才能用好雜木。”

新“食譜”的效果立竿見影:使用雜木后,不僅每噸漿料原料成本降低15%,由于纖維質量提升,成品紙的強度指標反而提高了8%。不過,對于聯盛而言,單點的技術突破還不夠。

“全會指出,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對我們企業而言,就是要在變局中開新局,構建林漿紙一體化產業閉環——自己種樹、自己制漿、自己造紙。”薛榮軍表示,“未來,企業在上游參與造林,自己‘種’原料才是長遠之計。”

在中游,聯盛公司已建起大型漿廠,攻關清潔制漿技術,實現從“一棵樹”到“一包漿”全程可控;在下游,企業則拓展紙制品加工,完全消化自家產能,讓產品增值。

“造林、制漿、造紙”這三個環節整合起來,不僅節省成本、扛住市場波動,更讓企業從“生產者”轉變為“資源管理者”。“現在我們不光造紙,還能合理調配資源,創造更多綠色價值。”薛榮軍說。當國際市場風浪來襲時,這條企業自主掌握的綠色產業鏈,就是最穩定的“壓艙石”。

02

闖循環之路:

從“高耗能”到“點綠成金”

高聳的煙囪、刺鼻的氣味,這是許多人對造紙廠的固有印象。然而在聯盛公司,眼前的景象卻大有不同。

原料場內,剝下的樹皮、鋸下的木屑正通過密閉管道,經由生物質鍋爐轉變為驅動工廠運轉的“綠色煤炭”;燃燒后留下的粉煤灰和爐渣,則由一輛輛密封罐車運到附近的水泥廠,加工成為建筑材料。即使身處污水處理區,空氣也十分清新,幾乎聞不到異味。

聯盛漳州年產390萬噸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一期全部建成投產。通訊員 李全君 攝

“我們采用密封發酵裝置,把污水里的有機污染物轉化成沼氣。”聯盛漿紙外聯部高級經理楊聰淵解釋說,經過多道工序處理后的廢水,可以直接流回生產線再次使用,重復利用率在96%以上,遠優于清潔生產的一級水平。“凈化之后的沼氣還能作為鍋爐燃料,一點都不浪費。”

循環利用,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省錢,逐綠前行的企業,卻把目光放得更遠。

“學習全會精神時,‘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這句話給了我們很大啟發,不僅引導我們省錢,而且更能賺錢。”楊聰淵口中的“賺錢”,指的便是出售碳匯。

國家為發電企業設定了煤耗基準線這一“及格線”,即每發一千瓦時電消耗305克標準煤。如果企業技術落后,實際消耗超標,就需要花錢購買配額。而聯盛憑借熱電聯產技術,每千瓦時電煤耗控制在280克左右,遠低于“及格線”。省下來的配額,就成了可以出售的“碳資產”。

“從2021年全國碳市場啟動到現在,公司累計節省下的碳配額,銷售額已經接近1億元。”楊聰淵說。

領先的科研能力,亦體現于優越的品質。在生活用紙生產車間,楊聰淵拿起一張剛剛下線的普通紙巾,放入水瓶輕晃,柔韌的紙張迅速溶為白色紙漿。“這款產品創新性地采用纖維纏繞工藝,實現纖維間更加緊密的物理纏繞,遇水可迅速溶解,更加健康環保。”楊聰淵說,行業競爭已經不再是拼規模,而是拼科技。一點點的品質提升,都可能帶來顯著效益。

為布局食品包裝、醫療用紙等高附加值特種紙,填補華東地區的高端紙種缺口,在年產390萬噸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之際,聯盛緊接著啟動了557萬噸擴建項目的前期工作。這一計劃背后,是地方政府與企業的深度協同。

“為貫徹落實全會提出的‘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要求,園區正同步推進項目擴建的控規和規劃環評調整工作。”漳浦縣赤湖工業園管理中心副主任朱輝龍表示,政府將對項目用地、用海等指標實行應保盡保,并加快推進將軍澳碼頭建設,助力企業產品直通國際市場。

“全會強調,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穩住經濟基本盤,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這也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楊聰淵介紹,“目前僅林漿紙一體化一期項目,企業用工量已達5500余人。”

03

攀價值之巔:

從“賣包裝”到“賣方案”

隨著上下游造紙企業通力合作,福建本地造紙產業鏈逐步完善。白卡紙、文化紙等以往依賴外省引進的品類實現本土化供應,規模化生產帶來成本降低與品質提升,對下游的包裝、印刷等企業形成有力支撐。福建橋南實業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業之一。

“優質客戶會逼著你進步,這種成長最扎實。”橋南實業董事長阮慧淵向記者展示了一個特殊的茶葉盒:只有掃描盒身上的二維碼,才能啟動專屬的泡茶機。“我們開發的高端防偽紙,用技術為品牌筑起一道護城河。”他說,過去,客戶怎么說,企業就怎么做;如今,他們主動成為客戶的“陪跑者”,從設計到銷售全程參與、一起成長。

在阮慧淵看來,包裝企業是“消費品的天氣預報員”。“七分材料、三分設計,先選好紙,再做創意,絕不為好看犧牲實用性。”他表示,公司在材料上選用環保材料,造型上則采用類似折疊傘的便攜設計,大大節省倉儲和運輸成本。這些環保創新,為橋南實業打開了諸多國際一線大牌包裝需求的大門。

順應當下“理性、環保、小而精”的消費理念,橋南實業推出通用包裝模式。“過去一個茶葉禮盒成本30元,現在通過簡約設計,3.5元就能做出同樣精美的包裝,月產近8萬個,使得客戶年成本下降超20%。”阮慧淵說。

從“賣紙張”到“卷包裝、賣方案”,漳州綠色紙業與高端包裝產業鏈正以創新為刃,劈開同質化競爭的迷霧。2024年,漳州造紙業和紙制品業(含綠色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9%,增速位居各產業前列。

“我們以聯盛項目為龍頭,構建‘漿紙—包裝—印刷’產業鏈,打造百億級綠色紙業產業集群,還將聚焦高端木塑材料,打造一條更長、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漳浦縣委書記陳愛棋表示,展望“十五五”,當地將依托古雷石化產業優勢,聚焦延鏈補鏈強鏈,接入精細化工、新材料、染整等領域,讓“龍頭帶動+集群發展”模式成為區域產業升級的強勁引擎。

學習手記

在融合中看見產業未來

機器的轟鳴如時代的脈搏,在車間中持續震動。走進企業一線,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正在這里落地落實。

最打動記者的,是這里無處不在的“融合智慧”。“造林—制漿—造紙—回收”的縱向融合,生動印證全會提出的“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這正是夯實實體經濟根基的關鍵路徑。

跨界橫向融合中,樹皮、木屑等廢棄物通過技術創新重獲新生,印證了“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的深遠意義。當傳統造紙企業將數字技術嵌入一張普通的紙,使其成為連接消費者的智能入口時,“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的戰略已在基層落地開花。

這次共學讓記者認識到,全會提出的發展方向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觸摸的現實。企業正在從“單打獨斗”走向“協同共生”,產業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躍遷”。在福建這片熱土上,這種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堅持實踐導向的發展路徑,將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相信隨著全會精神的深入貫徹,以融合為特征的產業創新將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展開,為高質量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責任編輯:劉春蘭

最熱評論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弥勒县| 潜江市| 曲阳县| 文成县| 长治市| 遵化市| 德兴市| 连云港市| 太保市| 南平市| 南乐县| 太谷县| 寿宁县| 永丰县| 南阳市| 久治县| 合作市| 宁强县| 河曲县| 始兴县| 平谷区| 秭归县| 阿坝县| 义乌市| 稻城县| 朝阳区| 新民市| 遂溪县| 沐川县| 元阳县| 普安县| 改则县| 奉化市| 翼城县| 赤城县| 阳山县| 普宁市| 岢岚县| 高邮市|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