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四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2025-10-29 10:53:25 來源:福建日報原標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四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福建日報評論員
中國式現代化,人民至上,民生為大。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這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的執政理念。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強調要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從倡導“四下基層”到開展“四個萬家”、從推動棚屋區改造到治理“餐桌污染”……無不體現著以民為本、為民造福的價值取向和實踐旨歸。多年來,福建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執政為民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機制,持續推進就業、教育、養老托幼等領域改革,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我們要加倍努力、不懈奮斗,持續增進百姓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要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短板,強化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一件一件抓落實,一步一個腳印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健全經濟發展與收入增長聯動機制,加快“擴中提低”,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為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用好改革這一法寶,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把“投資于物”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堅持協同聯動,強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深化新時代山海協作,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讓山與海、城與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走出一條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營造和諧宜居的環境。新時代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不僅表現在追求物質豐裕,還追求精神富足、和諧宜居。要堅持底線思維,強化社會治理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打造綠色宜居的生態環境;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八閩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八閩精神文化業態,讓特色文化滋潤百姓心田。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牢牢把握造福人民的價值取向,始終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將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將宏大的“國之大者”化為可感的“民之關切”,讓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