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時間 福建答卷】數智賦能重塑福建縣域經濟發展
2025-03-08 09:30:59 來源:東南網原標題:【兩會時間 福建答卷】數智賦能重塑福建縣域經濟發展
東南網3月7日報道(記者 林先昌)走進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安溪分園區一家蔬菜工廠里,菜并不是種在地里,而是一層一層種在栽培架,一排10層可以種植480顆生菜,在智能環境調控系統的精準管理下,實現全年無休的規?;a。
這座每天可為市場提供1.5噸新鮮蔬菜的工廠,正是縣域經濟向新求變的生動寫照,類似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福建縣域里還很多。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福建全省96%的縣域GDP超百億元,其中超千億元16個。2024年,福建縣域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11個縣區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數量居全國第七位;44個縣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6個縣域實現兩位數增長;晉江、蕉城、長樂、福安等17個縣域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
一米見方種出20倍效率
與傳統農耕模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安溪蔬菜工廠通過空間立體化開發,將土地利用率提升至傳統種植的20倍。原本需要20平方米土地的生產空間,在垂直栽培體系下僅需1平方米即可完成。蔬菜工廠種植瓜果蔬菜不用土壤,不靠陽光,取而代之的是營養液和LED燈光源,工作人員會給蔬菜制定“光食譜”,這不僅重構了“一米見方”的土地產出效率,更通過智能環境調控解鎖農產品定制化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工廠還能通過對營養液、光照等指標的調控,量身定制蔬菜的口味。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在今年福建省兩會上“縣域經濟”也成為“熱詞”。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縣域重點產業鏈突出以點帶面,從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制度體系等方面統籌發力,加大對10個試點縣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工業強縣、產業特色縣。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縣域經濟的“小塊頭”中,蘊藏著中國經濟的底層邏輯。
福建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把縣域重點產業鏈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通過梳理164條縣域重點產業鏈,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探索創新體制機制保障;對全省83個縣域進行綜合分析,推動縣域精準定位、分類施策、差異化發展。
賽迪方略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表示,福建超千億產業集群20個,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等支柱產業實現萬億級規模?!翱h域冠軍產業”凸顯,一些縣域重點產業鏈逐步實現國內先進、全球領先。
數智賦能 探索縣域經濟發展新路
在縣域經濟發展競技場上,創新濃度決定發展高度。
在南安,走進九牧集團泉州科牧智能廚衛有限公司的“綠色黑燈工廠”,工人忙碌的景象已然消失,只見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在注塑車間的流水線上靈活地分揀配件。過道上,連入5G專網的AGV小車,滿載生產物料靈活穿梭。
在長樂,近年來,福建長源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源紡織”)以“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生產全鏈條,實現提檔升級、節能降耗。該公司智能化示范車間,只見上萬平方米的廠房干凈清潔,上百臺紡織機器整齊排列,生產線上僅有十幾名工人在巡檢。
這些扎根縣域的創新實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出新路徑,通過數智化改造打破傳統產業邊界。
數字化轉型已經不是縣域經濟的選修課,而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王文爛介紹,加快發展縣域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賦能縣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縣域產業數字化。
余德彪說,新時代新使命下,福建加快制定縣域經濟發展戰略,推進縣域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推動全省縣域經濟由“雁行模式”向“狼群模式”邁進,著力于縣域經濟發展的梯次培育,分級分層謀劃指導、分類施策,將集群牽引、鏈條串聯、龍頭帶動、專精突破、融合發展五條路徑進一步走深走實,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福建樣板”。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