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淫片,污污网站在线观看,手机在线免费看av,国产专区一区二区

黨報記者八閩行|晉江:創新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

2024-11-25 19:34:46 來源:東南網 作者:黃瓊芬 肖蔚男 丁志儉

原標題:黨報記者八閩行|晉江:創新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

《福建日報》2024年11月24日第01版

東南網11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瓊芬 見習記者 肖蔚男 通訊員 丁志儉)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營造更加完善的創新環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環境。

近年來,泉州市加快建設吸引和集聚先進制造業人才平臺,以人才“港灣計劃”統領全市人才工作,系統梳理“1+5+N”人才政策體系,廣納天下英才,共謀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全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縣域之一晉江,更是緊緊圍繞“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化改革、創新舉措,以城市之名禮遇人才,各類人才不以山海為遠,爭相奔晉而來。

“晉江經驗”歷久彌新,核心內容有“六個始終堅持”,其中之一是“始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引導和服務”。這方面,晉江從服務大局的角度創新發展人才工作,推動產業經濟發展,取得很好成效。

截至目前,晉江共集聚國家級、省級人才1104名,認定泉州市級高層次人才(含自主認定)5168名,引育碩博研究生4233名,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120余家。

晉江城景。福建日報記者 何金 通訊員 吳寶燁 林曉燕 攝

量身定策

形成產業人才洼地

“公司選擇落戶晉江,看中的是晉江完整的產業政策、優良的營商環境、成熟的城市配套,以及先行落地項目帶來的諸多發展機會。”2018年,晉江三伍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鐘林帶著一個做射頻芯片的團隊,從上海來到晉江創業。

從優質資源集聚的上海來到濱海縣級市晉江,對鐘林而言是個大膽的決定。“人才都是往大城市走的。選擇落戶晉江,我們要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人才從何而來,因此當時很多人不看好三伍微在晉江的發展。”鐘林說。

誰擁有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2016年,晉江市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布局,舉全市之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規劃建設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產業園建立之初,晉江就圍繞‘產業聚才’,通盤設計實施人才政策和產業政策,推動產業鏈、人才鏈融合發展。”集成電路籌備組人才科技組副組長陳軍介紹。

2017年,晉江市出臺全國首份集成電路產業人才認定標準,引入任職經歷、年薪、專業成就等市場化評價要素,加速集成電路產業人才聚集。2022年,晉江市出臺進一步加快培育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若干意見,提出7條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優待政策。

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為企業招引人才起到了加持作用。不僅如此,2022年,在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籌備組的幫助對接下,三伍微與福州大學微電子學院簽訂校企產學研合作協議,雙方在技術研究、項目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

校企合作為三伍微引進了10多名微電子專業人才。“目前,三伍微研發團隊共有30多人,我們在上海也有一個研發中心,但研發主力主要還是在晉江。”鐘林說。

三伍微電子。圖源:晉江市智能裝備協會

人才圍繞產業轉,產業依靠人才興。“圍繞‘產業聚才’,我們通過產才政策發布同頻、產才項目引育同步、產才供需匹配同向,不斷推動產業鏈、人才鏈融合發展。”晉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漢鼎介紹。

近年來,晉江市通盤設計實施人才政策和產業政策,在一體銜接省、泉州市政策基礎上,統籌制定現代產業、衛生、高等教育、集成電路、高校畢業生等專項人才政策,形成“1+N”政策體系。同時,開發產業人才圖譜系統,針對工業設計、數字經濟等人才結構短缺的問題,制定、補充認定標準77項。多措并舉下,晉江人才總量不斷倍增。目前,晉江市人才資源總量達18.72萬名,數量位居福建省縣域前列。

主動融入

讓人才與企業共贏

“這是我們運動科學研究中心總監魏書濤帶領團隊研發的‘百葉窗’仿生材料,研發靈感來源于自然界松果的開合原理,材料上的小孔遇汗如百葉窗打開,汗液干了之后便會自動關閉。”近日,三六一度運動科學研創中心高級經理戴惠戀向記者展示一款新型面料,該面料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7件,其中包括國外專利2件。

魏書濤從上海體育學院人因工效學及人體科學專業博士畢業后,在國際頂尖體育品牌工作多年。2015年,魏書濤選擇加入三六一度,負責全面研發體育鞋服產品。

在魏書濤的建議下,三六一度總部設立研創中心,涵蓋運動裝備人因工學研究中心、功能性運動裝備研發中心、物理化學檢測中心等,企業不斷加大研發的人力物力投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企業是人才的主要使用者,更是人才發展的主要推動者。晉江從凝聚共識到政策支持,全面激發企業尊才、愛才、育才、用才的內生動力。

晉江市給足企業人才評價主導權,分類開展產業領軍、高新技術及專精特新企業人才自主認定,周期性開展企業主體擴容、人才待遇調整,累計支持201家企業認定人才757名。

“為了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公司制定了《361°專利、職稱獎勵辦法》,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和薪酬激勵機制,提高創新平臺建設水平。”魏書濤介紹。

得益于政策暖風與政府扶持,三六一度研發創新團隊不斷充實壯大。目前,由國家級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才劉宇,以及國家級人才潘挺睿教授等作為技術帶頭人,組建了一支400余人的團隊,共同致力于運動裝備人因工效高性能產品的研究。

為助力企業引才,晉江實施來晉求職免費住宿、住房租賃優惠政策,籌集建設10243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房源,打通各類人才來晉“首住”難題。晉江市還精準補助企業創建研發機構,引導和鼓勵企業建設人才創新平臺。目前,晉江市累計建成泉州市特級人才創新實驗室5家、院士工作站19家、國家級企業博士后工作站6家。

晉江將企業家視為最重要的人才,將每年11月1日設為晉江“企業家日”和“人才日”,以城市名義向企業家及人才致敬。針對傳統產業創新人才要素缺乏、民營企業家族傳承文化厚重、“創二代”和新生代企業家逐漸走上舞臺的特點,晉江開設青年企業家“領航混沌創新班”,引導新生代、創二代企業家創新轉型。

目前,晉江青年企業家“領航混沌創新班”已開設3期、共招收173名學員,累計舉辦30次創新課程學習,培訓3000人次。

飛地引才

拓寬聚才匯智路徑

領軍人才難引進、高端人才難留住、核心成果難落地,是不少縣域面臨的創新策源瓶頸。如何破題?晉江市通過“人才科創飛地”另辟蹊徑柔性引才。

“我們瞄準大灣區、華中地區等科創資源、優質項目豐富優勢,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運營方式,探索在異地設立‘人才科創飛地’,破解引才留才困境和創新策源短板。”晉江市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蘇志英介紹。

近期,浙江永森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正緊鑼密鼓地籌備在晉江落地一家子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密封圈及含氟類材料生產,這是晉江市灣區創意創新創造中心招引的代表性項目之一。

今年5月,晉江市委組織部牽頭相關部門在深圳落地了“人才科創飛地”——晉江市灣區創意創新創造中心,負責連接晉江本土產業與深圳尖端科技創新資源,打造晉江在深圳引才拓業的前沿陣地。

晉江市灣區創意創新創造中心。圖源:晉江市委人才辦

永森深圳分公司入駐晉江市灣區創意創新創造中心后,了解到晉江集成電路已建成全產業鏈生態圈,且現有產業規劃恰好需要大量的半導體密封圈耗材,能給企業的營收帶來指數級增長,決定在晉江落地集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于一體的子公司。

“人才科創飛地”不僅為晉江引進落地高科技項目,也為晉江企業借勢、借力、借腦提供了重要途徑。

福建省萬物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晉江市灣區創意創新創造中心的晉江企業之一。“我們企業主要為晉江本土企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服務,對技術研發人才的需求高,屬于技術密集型企業。在晉江市灣區創意創新創造中心落地辦事處,解決了我們在深圳落地貴、落地難、人才招引無門等問題。”萬物智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晉江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運營”原則,立足“飛入飛出”兩地的產業優勢、資源稟賦,探索建立兩地互訪機制和部門銜接落實制度,由第三方賽創未來科創人才服務平臺采用專業服務模式開展日常運營管理。

“目前,賽創未來與晉江共建了多個城市離岸創新中心,打造離岸孵化+本地場景應用新模式,通過源頭對接,利用深圳、武漢、西安等城市先進的科創資源建立孵化早期項目,結合晉江本土的產業活力、市場資源,吸引項目到晉江投產落地,目前已吸引注冊落地晉江的人才科創項目10余個。”賽創未來福建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博涵介紹。

責任編輯:陳耀峰

最熱評論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扬州市| 屏山县| 隆昌县| 漳平市| 盘山县| 博客| 仁寿县| 太仓市| 德江县| 柯坪县| 大冶市| 新蔡县| 合川市| 怀宁县| 三河市| 山阴县| 永泰县| 乌拉特前旗| 磐石市| 措勤县| 镶黄旗| 宾川县| 怀柔区| 凭祥市| 和静县| 大理市| 南木林县| 新巴尔虎左旗| 蒙自县| 施秉县| 沅陵县| 南安市| 五原县| 伊川县| 鹤庆县| 泗洪县| 溧水县| 珠海市| 吴桥县| 繁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