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老年大學獲全國“敬老文明號”稱號
2025-11-14 08:49:36 來源:平潭網 作者:林小玉 見習記者 高芷欣 俞澤桐平潭網11月14日訊 近日,平潭綜合實驗區老年大學榮獲全國“敬老文明號”稱號。這座始建于1991年的學校,三十余載深耕不輟,成長為平潭銀齡群體求知奮進、樂享生活的精神家園,生動踐行著“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辦學宗旨。
課程賦能 綻放銀齡活力
走進實驗區老年大學,多元課程勾勒出的活力圖景撲面而來。中阮班內,年逾古稀的教師高體清正在認真指導學員:“注意節奏拆解,指尖力度要穩。”作為古琵琶分支樂器,中阮課程自開設起便深受學員喜愛。
“2021年9月,我開始在這里學二胡,現在已經掌握了5個調式。”學員陳玉姐說,上學期新開了中阮班,她立刻報了名,老師教得特別耐心,大家都愛跟著他學。而在高體清看來,這份工作意義非凡:“老一代人以前沒機會系統學習藝術,現在我能幫他們圓這個夢,還能把二胡、中阮這些傳統藝術傳承下去,特別有價值。”

學員正在練習舞蹈。融媒體記者 林君斌 攝
舞蹈教室內也是活力滿滿。伴隨著歡快旋律,學員們身姿舒展、舞步輕快。“基礎班從簡單曲目入手,提高班就挑戰熱門流行舞,大家學得快也易接受。”廣場舞班老師高愛玲介紹,學校期末還會組織才藝展演,“核心就是讓大家在這里學得開心、玩得盡興”。
學員高欽滿臉笑意:“老年大學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和展示的平臺,我在這里學會了很多技能,身體也練得硬朗了,朋友們都羨慕我,紛紛跟著來報名。”學員們的學習熱情深深打動著舞蹈班教師林茂峰:“學員們大多是零基礎,學習的時候很專注,動作不會就反復問、反復練,這股認真勁兒特別可貴。”
目前,學校已開設書法、音樂、AI應用等13門課程,精準對接老年人需求,并細分基礎班與提高班,讓老人們都能找到合適的學習路徑。
模式創新 延伸教育觸角
辦學模式上的持續創新,讓這所老年大學的輻射力不斷增強。針對沿海鄉鎮漁民“晝出夜歸”的勞作特點,學校在鄉鎮設立分校并推行夜間授課,涵蓋政治、語文、健康等課程;以文化為紐帶,學校與臺灣南陽義學、高雄市大崗山區立長青學苑建立常態化合作,通過藝術匯演、文化座談等活動,搭建起嵐臺老年群體心靈相通的橋梁;培育專業藝術社團,常態化開展“百姓大舞臺”“文化下基層”演出,讓文藝成果惠及更多群眾;組建志愿服務團隊,學員們以實際行動踐行“退休不褪色、余熱映初心”的擔當。
錢便澳“古村夜校”便是實驗區老年大學的生動延展。夜校每周一周二晚上開課,不僅開設文化掃盲、實用技能課程,還依托祖訓方言傳承優良家風。“2019年開辦夜校以來,我在老年大學學到的音樂知識,都一一教給了鄉親們。”陳玉姐說。
不僅如此,錢便澳“古村夜校”還入選2022年省級“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的文化動能。
從一所簡易學堂到全國“敬老文明號”,實驗區老年大學的成長之路,正是平潭關愛老年群體、推進終身教育的縮影。未來,學校將繼續用接地氣的辦學舉措傳遞民生溫度,通過藝術滋養、志愿賦能、智慧助老等多元方式,讓銀齡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