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淫片,污污网站在线观看,手机在线免费看av,国产专区一区二区

專訪新聞界抗戰老戰士代表王仲莘

2025-09-01 09:44:03 來源:東南網 作者:謝婷

原標題:專訪新聞界抗戰老戰士代表王仲莘

點擊圖片看視頻

“這是我的光榮,也是新聞界的光榮!”

——專訪新聞界抗戰老戰士代表王仲莘

專訪王仲莘視頻二維碼

東南網9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前,作為新聞界的抗戰老戰士代表,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福建日報社原副總編輯王仲莘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

8月29日上午11點,98歲的王仲莘在家中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他戴著紀念章,時不時舉起細細摩挲,認真端詳。良久,他放下紀念章,突然脫口而出:“繼續前進!”

看似突兀的一句話,在回顧完那些烽火歲月后,變得有跡可循。

到新解放區去

王仲莘出生于山東平度。童年時,他親眼看見日軍掃蕩附近村莊,鄉親罹難,家園破碎。一顆革命的種子,在心中悄然生根。

1945年春,膠東解放區迎來曙光。正在學校讀書的王仲莘響應“到新解放區去”的號召,主動報名前往萊西。從山東省萊西縣抗日救國會文書到五區武工隊隊員,他的革命生涯從此開始。

武工隊沒有槍,每個人就發一枚手榴彈,王仲莘走到哪都隨身帶著。在馬仁莊的一個晚上,他和同伴遭遇日寇。“當時敵我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敵人惶惶不可終日,見到我們后倉皇打了幾槍,掉頭就跑。”王仲莘和同伴手中緊握的手榴彈始終沒扔出去:“那是我第一次直觀地認識到,敵人都是紙老虎,勝利必將屬于我們!”

“抗戰勝利后,我一直堅守在新聞崗位上,那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依然鼓舞著我,一直指導著我的工作、我的人生。”王仲莘說。

1950年他南下福建,到福建日報社工作。次年春天,他和同事黃岑到長樂縣沙京鄉(現歸屬鶴上鎮)采訪,了解到當地曾發生日寇槍殺平民的慘案。他們隨即建議鄉黨委和政府,可以將抗日教育與抗美援朝教育和春耕生產動員等聯系起來:“歷史不能忘記,全國人民都在開展抗美援朝運動,我們農民怎么辦?就要積極投入春耕生產,用多打糧食的實際行動支援前線,保家衛國。”

鄉里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并召開了農民代表大會。“有的村民,一家7口被殺害5口,有的老人躲避不及被敵人活活打死。在撤退時,日軍又兵分幾路在各家各戶房子上點火,使沙京頓時變成一片火海,1000多間房屋化為灰燼。”在會上,受害者家屬聲淚俱下的控訴令王仲莘激憤不已。

而村民們也從當年的慘案中,認識到保衛自己翻身勝利果實的緊迫性,會上,確定了全年糧食增產的目標。會后,村民們以前所未有的干勁投入了春耕生產。

回到報社后,王仲莘和同事熬夜加班,連續寫出《長樂沙京鄉農民代表會上深入開展抗美援朝教育、掀起開展春耕生產熱潮》《沙京大血案》等報道,在省內引發巨大反響。

“抗戰歷史不能被時間塵封,抗戰精神必須代代傳承。”回憶往事,王仲莘說,只有對歷史深刻銘記,每個時代的中國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坐標,將個人奮斗匯入國家發展的洪流。

到基層中去,到人民中去

不斷尋找與時代、與土地、與人民的連接,王仲莘的職業生涯始終踐行著這幾點。

1959年,作為新興工業基地的三明,建設氛圍如火如荼。王仲莘和建設者一起吃住在工地上,連續待了20天。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三明物資供應十分緊張,工地上只有高空作業職工才補貼一點油,蔬菜供應也不足。但王仲莘毫不在意,在工地和工棚里穿梭,工人休息時,他就見縫插針地蹲下,記下寶貴的采訪日記。

回到福州一稱,他的體重輕了10斤。回憶往事,王仲莘爽朗笑著說:“20天掉了10斤肉,也算是我為三明建設作出的一點微薄的奉獻吧!”

后來回到報社后,他撰寫了《紅光照亮了三明》的通訊,生動再現了建設者激情滿懷,忘我奮斗,不被任何艱難困苦所壓倒的英雄氣概,激發了全省人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

1960年,王仲莘擔任福建日報社副總編輯。這一年,龍海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閩南地區發生干旱,龍海縣的榜山公社讓出水道給蓮花公社,使得蓮花公社的1.3萬畝農田及時溶田插秧。

到1963年,當地發生了第二次更為嚴重的大旱,榜山公社洋西大隊繼續淹掉了自己的1300畝地,支持九龍江堵江截流工程,搶救了全縣10萬畝農田。

“以千換十萬,從數字上看是一筆‘劃算的買賣’,但其中的犧牲卻是十分具體的。”他帶領記者多次赴當地采訪,形成禮贊“龍江風格”的系列文章,并不斷呼吁,要記住那些在抗旱斗爭中不斷付出的英雄。

“黃狗屎”“邱程溪”,六十幾年過去了,這幾個帶著點土氣、帶著年代感的名字還被王仲莘頻繁提起。他們是普通的勞動者,也是當年堵江截流的關鍵人物。

王仲莘說:“要是沒有當年他們的拼搏奮斗,抗旱不可能勝利。所以我們要旗幟鮮明地禮贊這些平民英雄,致敬這種誕生于平凡的偉大。”

作為見證者和記錄者,王仲莘始終沒有停下自己“禮贊”的筆。1993年,他撰寫《勿忘龍江風格》一文,剖析和頌揚“龍江風格”中蘊含的寶貴精神財富。2023年2月初,《福建日報》刊登他為《龍江英雄譜》一書寫的序文,再次向歷史深處的那些平民英雄致敬。

生命不息,思考不止

離休后,王仲莘依舊沒有停止思考和寫作。

三十幾年時間里,他還出版了新著《思考》一書,并主編出版了《花甲群力》《論鄉訊》《項南與新聞工作》《我的檔案》等多部文集,持續為弘揚媽祖文化、發展南音事業等建言獻策,把人生過成了永遠滾燙而燦爛的“青春進行時”。

在《思考》一書中,有對實施“鄉音工程”、構建內外一體化的新聞網絡、報紙消息的現狀及走向等當時熱點的思考,也有《谷文昌的政績觀》《谷文昌與誰保持零距離》等對過往典型人物的再解讀再致敬。

80歲時,他給一位讀者回信:“80歲對人生來說,是個什么概念?是人生的終點呢,還是人生的拐點?我杜撰了一個名詞,叫做‘80后’,不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而是80歲以后的老人。人的一生,假如60歲是第一個拐點,那么60歲到80歲是又一個拐點,80歲以后則是第三個拐點。”

交談中,他問記者:“你們最近在看什么書?”聽到記者的回答后,他滿意地點點頭說:“對我們這個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我充滿期待,充滿希望。你們不能放棄學習。要多向書本學,多向歷史學,多向群眾學。為了閩報的榮光,你們要繼續前進!”

責任編輯:林巧薇

最熱評論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浦县| 玛沁县| 神池县| 灵武市| 赞皇县| 洞口县| 丰都县| 黄浦区| 花莲县| 天柱县| 黑龙江省| 静安区| 行唐县| 南岸区| 阳泉市| 涟源市| 郎溪县| 永昌县| 阿图什市| 张北县| 安仁县| 横山县| 离岛区| 福建省| 永登县| 海晏县| 德兴市| 夏津县| 易门县| 揭阳市| 莎车县| 南皮县| 巍山| 湾仔区| 湘潭市| 门头沟区| 手机| 兖州市| 怀仁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