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織密公路安全網 護航群眾出行路
2025-08-29 09:26:16 來源:平潭網 作者:陳夢菲 丁云 俞婷婷/文 林君斌/攝初秋的平潭,海風裹挾著咸濕氣息拂過嶄新的交通標線。在新改擴建道路上,新增設的交通設施為群眾出行保駕護航;在海壇東路,整齊停放的共享電動車與規范經營的攤位共同構成一幅和諧畫面。今年以來,平潭綜合實驗區全面推進六類道路隱患治理工作,以看得見的變化回應群眾關切。
平交路口“手術刀” 精準治理消除盲區隱患
作為連接平潭海峽大橋與中心城區的交通動脈,S502中山大道漁平互通竹嶼湖路段的平交路口日均車流量達3100輛,主道車輛以90千米/小時的速度疾馳而過,輔道車輛卻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緩慢匯入,兩者的速度差疊加視線盲區,導致該路段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改造好的S502中山大道漁平互通竹嶼湖路段導流線
“我們通過精準施工,對路口進行改造。”實驗區公安局交警支隊一級警長鄭世文站在改造后的路口,指著地面醒目的導流線介紹,他們測算了車流軌跡,通過在路口施劃標線,增設120根警示道口柱和2面警示標志牌,將主輔道車輛匯流區延長至50米。改造后,輔道車輛提前80米就能清晰觀察到主道來車,視線盲區減少80%,2025年5月整改后未發生交通事故。
“匯流區設計特別貼心,我們騎電動車也能提前觀察路況。”市民林文堅指著地面新增的減速標線說。
市民薛來健說:“以前從輔道出來,看不見主道后方的車,主道車速又很快,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現在整改后,路口事故率下降了很多。”
新改擴建道路“繡花功” 細節入手護航出行安全
在瑤竹北路興業路至民主路施工現場,整改后的導改路與正式道路同樣規范有序。此前,由于該路段部分里程與X162縣道重合,涉及舊路改擴建,曾因道路臨時導改給群眾出行帶來困擾。
“瑤竹北路尚未完工,道路設施不完善,此前現場交通臨時導改道路存在人車混行、導行指向缺失、夜間照明不足等安全隱患。”新興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劉俊回憶道。
發現問題后,實驗區公安局交警支隊聯合君山片區管理局、項目參建單位開展現場摸排,制定導改方案:在600米導改路上增設夜間照明燈、導流臨時標線、導向牌、減速標識等,并完善周邊出入口防護設施及安全警示標志,保障群眾安全通行。
“現在導改路和正式道路一樣規范。”大坪村黨總支書記曾華俊說,不少游客都反映說平潭交通很安全,設施也很完善。同時,整改后的道路也給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出行更加安全了。
馬路市場“變形記” 還路于民提升城市溫度
家住海壇東路的居民劉女士最近發現,家門口的馬路市場煥然一新。由多部門聯合開展的馬路市場專項整治,讓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海壇東路小商品市場路段,此前長期存在流動攤販隨意占道、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無序停放現象,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針對這一現象,實驗區公安局交警支隊聯合實驗區執法應急局、市政等有關部門,制定疏堵結合整治方案,成立聯合整治小組,采取“流動巡查+定點值守”管理模式,堅持邊宣傳、邊糾正、邊勸離,對占道攤販耐心講解交通安全隱患,引導其進入規范區域經營。
“我們對違停車輛實行10分鐘柔性執法。”實驗區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陳茂寧介紹,他們通過電話、短信雙通道提醒車主,超時未駛離者將面臨100元罰款及拖車的處罰。
“以前很多人看見空位就隨便把車停進去,造成交通堵塞。”馬路市場某商家潘家敏對整治效果豎起大拇指,“現在道路暢通了,顧客進店也更方便。”
從問題路到安心路,從攻堅治理到長效治理,截至目前,平潭在轄區平交路口累計施劃標線0.87萬m2,增設道口柱335根,事故率下降80%。
“我們將繼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每個隱患點都當成考場,切實做好隱患排查、設施完善、長效監管三項重點工作,用‘繡花功夫’繡出百姓的平安出行圖。”實驗區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管理大隊副大隊長陳建平說。
最熱評論